發布時間:[2025-08-06 17:25 ] 瀏覽次數:5次
?近年來,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人口總量位列全球第四,經濟總量有望在幾年內躍居全球前十。2024年10月,普拉博沃就任印尼總統,推出一系列舉措,促進印尼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投資,包括組建印尼國家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等。當前,印尼政府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工作,將印尼社會各領域議程積極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掛鉤,并指導跨國企業踐行可持續投資。可以說,從政府到民間,對可持續投資和良好環境、社會、治理(ESG)的預期和監督都在加強,這體現在各界對本地化生產、良好社群族群關系、真實可信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足跡、投資于人力資本提升等領域的格外重視。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一般來說,“可持續投資”的含義既包括企業為推動所在國家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正向投資,也包括為避免因ESG問題對所在國家和社區造成負面問題的風險管理措施。近年來,筆者有機會在印尼多次主辦或主持有關中資企業可持續投資的交流活動,有機會與超百家在印尼中資企業交流。筆者發現,在印尼中資企業對可持續投資的關注正在顯著增強。不過,中資企業也普遍面臨對這一領域的戰略規劃不清晰、方法路徑不熟悉等問題,有時容易造成對相關方意圖的誤判,或相關行動不夠高效等。筆者基于自己的實踐和思考,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密切關注印尼本土政策導向
?普拉博沃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佐科政府的可持續投資政策。在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印尼已全面將本土社會發展政策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接,加大在教育、健康等領域的基礎性投入。印尼還設定了碳減排目標,包括到2030年無條件減排31.89%,有條件減排43.2%,并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前,印尼正發力綠色產業,特別是在關鍵礦產加工和電動汽車產業領域。印尼政府還發布了“公正能源轉型伙伴關系”,并承諾在未來3—5年內投入200億美元,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加速清潔能源開發。在私營部門的環境社會治理領域,印尼已對上市公司引入ESG報告要求,鼓勵其披露ESG績效和實踐。印尼法律還規定,企業必須為社會責任領域撥款,并報告其實施情況。對于一些特定領域,如從事自然資源相關商業活動的企業,印尼《公司法》第74條明確規定,企業必須“實施可持續的經濟實踐,以提高社區和環境的生活質量”。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還需要遵守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所規定的單獨ESG報告要求。此外,由于印尼是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伊斯蘭金融在印尼政策領域扮演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對于私營部門而言,伊斯蘭金融的要求與ESG類似。印尼也設立了包括伊斯蘭金融科技協會在內的若干行業協會,以鼓勵并規范企業的投資行為。這些政策動向值得企業關注,也可以成為企業更好進入印尼市場的有力抓手。
?二是關注市場趨勢和民眾需求
?近年來,印尼本土的市場需求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的發展、中產階級的擴張都對消費者行為產生深遠影響。當前,印尼互聯網普及率約為80%,智能手機普及率超過90%,年輕消費者比重逐年增加,這些因素促使印尼的社交、電商、物聯網等行業迅速發展。如2025年,印尼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近千億美元。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印尼70%的消費者有意愿為提升其健康的產品和服務付費,其中包括有機產品、健身服務和健康體驗等不同品類。在這一背景下,企業有機會將消費者的健康消費偏好與自身產品相結合,建立市場對企業和產品的更深認知,同時促進印尼民眾的健康福祉。此外,印尼消費者對負責任與道德消費的關注日益上升。相關調查顯示,62%的消費者愿意為可持續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46%的消費者希望企業將資金用于廢物管理以及改善健康和營養標準,超過90%的消費者具有氣候變化相關的知識或意識,74%的消費者認為企業需要解決社會問題,88%的Z世代消費者重視包容性和代表性。與此同時,還有52%的消費者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透明度持懷疑態度。由于市場的不斷轉變,企業必須在其采購和制造流程中貫徹道德規范,并贏得負責任消費者的信任。企業必須將可持續性融入其核心業務戰略,才能在未來印尼市場獲得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是找準“商業”與“可持續”的交匯點和抓手
?過去幾年,筆者有機會和在印尼的各中資企業開展交流。大多數在印尼中資企業高度認可可持續投資的價值,但也苦于沒有好的切入點,難以有效落地相關工作。在印尼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下,實現“商業”和“可持續”的交匯是非常有可行性的。過去幾個月,筆者組織團隊對在印尼從事中大型投資的中資企業和項目進行了調研,針對其ESG和可持續領域的“足跡”進行梳理,并完成110+條ESG相關項目信息,并組成數據集。從該工作成果可以看出,能夠成功實現“商業”與“可持續”的企業雖然呈現一定程度上的行業分布(如科技、新能源領域更可能實現可持續),但總體上依然具備一些共性特點。如能夠深刻理解所在行業對可持續性的本質需求、能夠充分且深入地識別與項目投資有關的各類相關方,包括政府、供應鏈上下游等傳統相關方,以及社區、民間組織、媒體、青年群體、宗教團體等非傳統相關方,并能夠實時且高效地通過數字媒體與相關方和印尼民眾溝通互動等。此外,“商業”與“可持續”并舉也對團隊尤其是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同時具備兩方面經驗和能力的管理者更有可能帶領所在企業實現這一目標。
?四是支持提升印尼人力資本,助力可持續產業的影響力投資
?印尼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在提升全國民眾的教育和健康水平方面仍然任重道遠。很多行業,特別是新興行業,提升人力資本也體現在培養熟悉實用前沿技術的勞動力,幫助印尼實現重點產業的人才和技術積累。不論是佐科政府還是普拉博沃政府,都把對重點核心產業人力資本的培養放在治國優先地位,并對人工智能、綠色制造、關鍵礦產、汽車等領域的人才培養進行投入或引導。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印尼投資,可以重點關注對印尼本土人才的培養。這有助于企業獲得印尼政府和民間更多的信任和好感,也有助于企業培養長期可用之才,在印尼真正扎根、占領市場。與此同時,印尼可持續發展挑戰嚴峻復雜,針對可持續發展挑戰創新解決方案的投資已經成為私營部門的一個新動向。近年來,包括印尼天使投資網絡、陳江和基金會、Indika能源在內的多家機構開始探索在印尼開展影響力投資,投資領域覆蓋優質教育、健康福祉、可再生能源與氣候變化、農業與漁業、信息技術、普惠金融等領域,這些投資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少部分中資企業也在積極探索這一領域,對于兼具可衡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創新項目的投資,有潛力在未來扮演更顯著的角色,并幫助中國企業在市場拓展、戰略投資、社會責任等方面打開新局面。
?總而言之,中資企業可以通過積極關注印尼本土的政策導向,關注市場趨勢與民眾需求,找準“商業”與“可持續”的交匯點,借助可持續投資這一“東風”,實現在印尼市場的長期扎根和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Diinsider聯合創始人,來自于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
來源:中國對外貿易雜志公眾號
?